笔记

『叙事的转向:当代西方史学理论考察(第二版)』彭刚 <笔记1>

1129 2023-02-05 00:12:15

进度: 序言及第一章海登.怀特
=====
历史研究有两类对象或者说是两个面向:一是被称为“历史实在”的历史,即客观的历史过程、历史事件、历史人物等等;另一个则是作为学科意义上的历史,即史学。

史学理论大抵可以分为三类:重构论,建构论和结构论。

重构论认为,通过对历史实在的还原可以解释历史、找寻意义,尽管这种还原未必全面,也不总是有效。

建构论:

解构论:语言学转向。

海登怀特(Hayden White)著有『元史学』。由海登怀特始,历史哲学有了向语言学转向。海氏理论认为,对历史实在的描述(即历史文本)不可避免地带有文本符号的印记。特别是因为作为人文社科的历史,不像诸如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那样,拥有一套专门的描述语言时,历史著作、历史文本中的“诗性”特质便不可避免。另一角度而言,对历史实在的记录或解读总是附着着某种预构的意图。因而任何还原或解读的尝试,不过是为自己的某种先在的思想作注。由是,历史研究的“客观性”便很难实现。

海氏将历史叙事的话语结构分为几个层面:1编年2故事3情节化模式4论证模式5意识形态蕴涵。作者彭刚将三种模式下产生的历史解释6归结到三个纬度:审美(情节化)、认知(论证模式)和伦理(意识形态)。

情节化层面:就像文学作品的叙事一样,用不同的结构编排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境。同一个事件可能是喜剧化的,也可能是悲剧性的。

论证层面,则主要关注于历史实在的关联性和逻辑性,是认识论上的解读。关乎我们以何种方式看待历史。

意识形态蕴涵,则是伦理层面的解读。对历史实在的解读,总是无法摆脱价值立场、意义诉求的影响。